top of page

寵物經濟|放寬寵物入餐廳,餐廳隨時被告?衛生、法律及經營風險原因分析

  • 作家相片: hkmarketnews
    hkmarketnews
  • 9月13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近日傳出政府正考慮放寬寵物犬隻進入餐飲處所的規管,消息一出隨即在社會引起廣泛討論。支持與反對聲音兩極,不少網民直言「如果容許狗入餐廳,一定唔會幫襯」,也有人認為「只要主人自律,狗狗坐低靜靜,其實無問題」。亦有市民分享親身經歷,曾見到餐廳內有主人將餐具借狗隻舔食,質疑衛生安全,擔心對其他食客構成風險。


放寬寵物入餐廳,餐廳隨時被告?衛生、法律及經營風險原因分析

政府的考量:寵物經濟能否刺激餐飲消費?

筆者認為政府考慮放寬背後,主要出於經濟角度。近年香港零售及飲食市道低迷,餐飲業接連傳出結業潮。反觀寵物經濟卻愈趨蓬勃,不少飼主願意在寵物衣食住行上花費大量金錢。若能開放餐廳讓寵物進入,確實有望吸引這部分客群,為飲食業帶來新商機。

事實上,不少商場早已打出「寵物友好」招牌,提供寵物專用手推車、休憩區,近年更常見飼主帶寵物到商場遊街,但是否真能帶動消費,仍有待數據驗證。


政策落地的現實挑戰

即使政府放寬,相信也不會全面開放,而是讓餐廳自願申請相關牌照。估計要成功申請,條件絕不簡單:

  • 餐廳須具備一定面積,方便分隔「寵物區」與「非寵物區」;

  • 食環署或會加強巡查,規範餐廳必須嚴格執行分區用餐;

  • 發生意外事故(例如狗隻咬人或衛生投訴),除了飼主,餐廳須承擔責任。

換言之,到最後可能真正能達標、並願意承擔風險的餐廳並不多,政策未必能如預期般廣泛推行。


寵物cafe
現時香港讓動物於堂食區出現的「寵物cafe」,均屬於違法經營,只是在實務上未必會被即時檢控。根據《食物業規例》(第132X章)第5(3)(b)條,任何食物房內不得容許活生的動物(包括貓、狗)出現。

放寬寵物進入餐廳可能面對的法律責任

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(第132章)

根據《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》,餐廳有責任確保食物不受污染。若貓狗在堂食區自由走動,導致食材、餐具或餐桌有機會被毛髮、唾液污染,食環署可視之為「不潔食物」。一旦檢控成立,餐廳東主最高可被判罰款50,000元及監禁6個月。換言之,即使未有實際食物中毒個案,只要存在污染風險,已可能觸犯法例。


食物業規例(第132X章)

現時持有「普通食肆牌照」的餐廳,除導盲犬、導聾犬及輔助犬外,一般動物一律不得進入堂食區域。若餐廳容許寵物進場,會被視為違反牌照條件,隨時被票控或記分,甚至面臨吊銷牌照。過往亦有案例,食環署在巡查時發現貓狗出現於食肆範圍,最終餐廳被檢控。


犬隻管制條例(第167章)

若狗隻在餐廳範圍內咬傷或滋擾其他食客,狗主需承擔法律責任。《犬隻管制條例》要求飼主妥善管束犬隻,否則可被檢控。即使狗隻並非餐廳所有,受害人亦可透過民事訴訟向狗主追討賠償;而若餐廳容許寵物進場,亦有可能因管理疏忽而被列入索償一方。


民事侵權責任

除了刑事規管外,若寵物在餐廳範圍內咬傷、抓傷或撞傷其他客人,受害人可提出民事索償,追討醫療費、精神損失及誤工等費用。這意味著即使餐廳本身並無直接違反法例,若因經營政策容許寵物進入,亦可能被牽涉在賠償訴訟中,增加經營風險。


寵物進餐廳的公眾接受度與隱憂

更重要的是,香港市民對此議題仍存在不少分歧。反對者多認為:

  1. 衛生風險 —— 餐具、食物或被狗隻污染;

  2. 健康因素 —— 有人對狗毛過敏或害怕犬隻;

  3. 空間限制 —— 香港餐廳普遍面積細小,很難做到有效分區。


犬隻始終存在不可預測性,若飼主未能妥善管束,狗隻突然吠叫甚至咬人,責任該由誰承擔?對餐廳而言,法律與保險風險都難以承受。


經濟動機難敵社會現實

從經濟角度看,放寬寵物進入餐廳似乎能為飲食業帶來新活力;但從社會接受度與公共衞生角度來看,阻力不小。香港地少人多,餐廳環境擠迫,不似歐美等地能輕鬆設立寵物區域。若強行推行,恐怕只會加深社會分歧,並為業界帶來更多經營風險。


筆者並不看好這項政策。政府若真想幫助飲食業,與其寄望於寵物經濟,不如着眼於更廣泛的政策配套,例如租金壓力、勞動力短缺,這些才是行業的根本問題。寵物入餐廳,聽起來新潮,實則難以落地,最終或淪為有名無實的一紙規管。

留言


​熱門文章

bottom of page